《我长大了》教学设计
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,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,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,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。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《我长大了》教学设计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《我长大了》教学设计 篇1第八单元
《我又长大一岁了》
三课时
教学目标
1、乐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,在“唱、动、听”中感受音乐带生活的快乐,体验成长的喜悦,从而引发对美好生活和美妙音乐的向往与热爱。
2、能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《三年级的小男生》、《长吧,小孩》。让学生看手势猜旋律的音乐游戏,初步培养学生内心的音高感觉。
3、能够感知音乐段落的变化,并能根据音乐情绪的不同,运用体态、线条、色彩或打击乐作出相应的反应。
教学思路
本单元以“我又长大一岁了”为主题,学唱《三年级的小男生》、《长吧,小孩》,欣赏《小小少年》《顽皮的小闹钟》《我怎样长大》,以及活动《音乐伴随我成长》等,让学生在听赏、演唱能过程中感受愉快、轻松的情绪,体验成长的快乐,并通过“音乐伴随我成长”能活动,增进学生对美好生活和美妙音乐的热爱之情。
教学内容
唱:《三年级的小男生》、《长吧,小孩》、
听:《小小少年》《顽皮的小闹钟》《我怎样长大》
动:《音乐游戏看手势猜旋律》,《音乐伴随我成长》
教学重点
感受音乐带生活的快乐,体验成长的喜悦。
教学难点
培养学生内心的音高感觉。
第一课时
《三年级的小男生》
教学目标
1、学唱《三年级的小男生》歌曲,鼓励班里的顽皮孩子向老师、同学说说心理话,以增进师生、同学间相互理解。
2、感受《小小少年》歌曲,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积极、乐观的品质。
3、结合歌曲,联系本班的情况进行表演。
教学重点
增进师生、同学间相互理解、相互团结。
教学难点
学好《三年级的小男生》这首歌曲。
教学过程
一、引入课题
1、听“小小少年”歌曲,模仿坚强、乐观的少年,精神饱满的走进音乐教室。(律动)
2、刚才你们听着“小小少年”歌曲来到了音乐教室,想一想,你们在成长的过程中,有哪些喜悦和烦恼呢?
3、现在请你们观赏有一群小男生的喜悦情景。(课件)
二、节奏儿歌
1、谁来说一说,这群男生有没有烦恼?他们在干什么?
2、谁能根据这几幅画面按节奏来说一说
3、请全班同学一起来感受一下节奏。(快板)
4、全班按节奏来说出他们的喜悦。
三、感受歌曲
1、请你们听赏有一位小男生是怎样跟老师说的?(老师表演)
2、请你们说一说,刚才这位小男生跟老师说什么?我们是否也想和老师说说心里话?那我们先来感受一首歌曲《三年级------》
3、感受音乐:
1)我们先听着音乐感受节奏;
2)听音乐拍节奏,请小朋友找出相同的节奏型;
3)用哼鸣熟悉旋律;
4)唱一唱歌谱,师生对唱。
5)学生独立视唱旋律。
4、学唱歌曲
1)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歌词;
2)听老师唱,学生默唱;学生跟琴学唱;
3)请你们边唱边用动作进行表演,男生扮演学生,女生扮演老师,同坐位互相合作。
四、创编歌词
1、给你们介绍另一位小男生,是我们班的同学,先看他的作业本(展示),他是谁呢?现在请他把上课、下课及排队的习惯表现给大家观赏,然后请大家根据他的表演来创编歌词。
2、集体创编“老师呀老师,看你真高兴,我是三年级的小男生,老师呀老师,看你真高兴,三年级的小男生小男生。作业本上真整齐、队列集合站的齐、下课铃声一响起、课前的准备最积极,急忙跑回教室里。老师心里真高兴,看我已经长大了,老师心里真高心,看我已经长大了,长大了。”学生根据歌词的内容,先读后唱。
3、表演:全班男生进行表演,请一位女生扮演老师,其他女生拍手伴唱,演一演班里的男生平时学习习惯,根据两段歌词表演。
五、小结
第二课时
《长吧,小孩》
教学目标
1、学唱一首南斯拉夫民歌《长吧,小孩》,让学生感受成长的欣喜与快乐。
2、欣赏管炫乐合奏《顽皮的小闹钟》,用身体的动作或线条表现各乐段的情绪特点,感受乐曲情绪的变化。
3、音乐游戏《看手势猜旋律》,培养学生在心中哼唱及内心控制音高的能力和习惯。
教学重点
让学生感受成长的欣喜与快乐。
教学难点
学生在心中哼唱及内心控制音高的能力。
教学过程
一、听赏《顽皮的小闹钟》
1、简介乐曲
2、介绍几种管弦乐器
(乐器图略)
同学们,你们能认识这些乐器吗?谁来说一说并模仿出它的声音。
3、现在请你们听赏用管弦乐器演奏的《顽皮的小闹钟》
4、请你们根据乐曲的.节奏走出--方形、菱形、十字形,或用身体的动作表现各乐段的情绪。(跟着老师走,第一组先走;再有学生带大家走)
二、学唱歌曲《长吧,小孩》
1、请大家聆听歌曲。
2、听旋律拍出来节奏。
3、跟琴哼唱歌曲旋律。
4、用柯尔文手势感受音高位置。
5、音乐游戏:全班同学一起做一做看手势猜旋律。
6、学唱歌曲:听唱、模唱、跟唱、学唱。
7、歌表演:边唱边用动作表现出。
三、节奏听辨及旋律创作练习
1、听老师击拍节奏,又学生重复拍节奏,然后选择相应节奏花朵贴在节奏上(图下),全班随老师指点的顺序,连续击拍五朵花上的节奏。
2、视唱旋律花盆上的音,选择节奏花盆上的某种节奏进行do、mi、 sol的旋律创作,要求组
成一个短小的乐句,如谱例。
(谱例)
学生相互商讨后,逐一进行创
作表演(边唱边加上声势动作)
3、同学们,现在请你们看着
《长吧,小孩》歌谱来唱一唱,
找一找歌曲中共出现了几个音?
四、小结
第三课时欣赏《我怎样长大》
教学目标
1、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带给生活的快乐,体验成长的喜悦,增进对音乐的喜爱 ……此处隐藏13227个字……而是有机地拓展到了课外,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。)
六、小组合作,练习写字:
1、自学“泪”;
2、同一学习小组研究讨论:这八个字每个字都有几笔?这些笔画是怎样搭在一起的?笔顺是什么?
3、比较“学、长、要、看、爸、眼”几个字的撇哪个长哪个短?哪个斜?哪个平?“要”上面的“西”上面的“西”怎么变形?
4、师范写、
5、学生练习。
(点评:写字教学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,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识字,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,又提高了识字效率。)
【总评】:
本设计在如何看待学生、学习、知识、发展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转变。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。教师采用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方式,把握儿童诗的特点,始终以读贯穿始终,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体验等心理活动,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学习过程。
留出时间,留出空间,创造条件让学生去自读自悟,而为师的在一边旁敲侧击。实实在在把课堂还给学生,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,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。有效地保护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、积极性和创造性。
《我长大了》教学设计 篇12活动目标:
1、观察图片,能用比较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。
2、用完整的语句讲述自己长大后的心愿,体验成长的快乐。
活动准备:白板课件
活动过程:
一、谈话交流
同学们,你们长大后想做什么呢?今天,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,看看故事里的朋友长大以后做什么。
二、分段理解故事内容
1、倾听,理解故事第一情节。
(1)他们看见了谁?如果你是蒲公英,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?
(2)那是一只怎样的狮子?(学习词语:“威武、善良”)
(3)蒲公英的梦想会实现吗?我们一起听听男孩女孩是怎么说的?
2、猜测,理解故事第二个情节。
(1)男孩女孩会对小鱼说什么?谁来学一学?
(2)猜一猜小鱼的梦想是什么?
(3)听到小鱼的梦想,你会说些什么?
3、想象,理解故事第三情节。
(1)他们又看见了谁?会怎么问?蜡笔又会怎样回答呢?
(2)蜡笔为什么想长成一棵蜡笔树?
(3)绿蜡笔可以涂出什么?为什么要涂出一片绿色的草原,它想送给谁?蓝蜡笔可以涂出什么?为什么?
蜡笔想长成一棵蜡笔树,原来是想帮助好朋友实现长大后的梦想。
4、游戏互动,回忆故事。
巩固故事中的问答式对话。
三、迁移内容
1、根据对故事的理解,说出男孩、女孩的梦想。
2、讲述自己长大后的愿望。
师:小朋友们,你是不是也有许多奇妙的梦想呀?那就大声的、勇敢的.告诉大家吧!
在春天的原野上,绿草油油,男孩和女孩正在草地上快乐的嬉戏、玩耍。女孩发现了一朵美丽的蒲公英,她突发奇想的问蒲公英:“蒲公英,蒲公英,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?”蒲公英说:“我,我要做一只大狮子!有着又浓又密的金色的鬃毛,那种威武又善良的大狮子。女孩兴奋的说:“你要做一只大狮子啊,大狮子,太好了。”可是,这片原野对大狮子来说太小了呀。可不是嘛,那我还是做一朵蒲公英吧。男孩和女孩来到了小河边,他们惊喜的大叫着:“小鱼,小鱼,”男孩弯下腰问小鱼:“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?”小鱼说:“我呀,我要做一头大鲸鱼!畅游四大洋,一头游得飞快的大鲸鱼。”男孩说:“是嘛,你要做一头大鲸鱼啊,太棒了。”可是,这条小河,对大鲸鱼来说太小了呀。可不是嘛,那我还是做一条小鱼吧。男孩和女孩坐在地上,他们拿出蜡笔,把美丽的蒲公英和欢乐的小鱼画在了图画本上,他们一起问蜡笔:“蜡笔,蜡笔,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?”蜡笔说:“我们呀,我们要做一片大森林!长满了蜡笔树,一片彩虹颜色的大森林。”然后,用绿色涂原野,涂一片跑啊跑,永远跑不到头的原野,接着,用蓝色涂大海,涂一片游啊游啊永远游不到头的大海,哎呀,老师真羡慕文中的蒲公英,小鱼和蜡笔呀,他们有那么多的梦想,那么美好,那么奇异,那孩子们呢,男孩和女孩又有什么样的梦想呢,女孩说,那我长大以后,要和狮子一齐赛跑,跑啊跑啊,一直跑到原野的尽头,男孩说,那我长大以后,要和鲸鱼一起游泳,游啊游啊,一直游到大海的尽头,
其实他们的梦想不止这些,同学们,你们是不是也有许多奇妙的梦想呢呀,那就大声的勇敢的告诉小组同学吧!
《我长大了》教学设计 篇13教学目标
1、能学会演唱《别来接我》,并能深情地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感情。
2、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。
教学重点
指导学生深情地演唱歌曲《别来接我》。
教学难点
歌曲的衔接及恰当的表达出歌曲的情感。
教学课时
教学过程
一、引入新课
师:同学们,我们是四年级的孩子了,很多的`事情我们都愿意自己解决,可是也有的孩子有的想法却不敢和家长交流,他们用歌声来向爸爸妈妈倾诉,让我们一起来听听。
(播放cai,学生聆听歌曲《别来接我》。)
二、进入主题
1、交流、讨论
师:你觉得刚才这首歌给你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?歌中的小朋友唱出了对家长的心声,我们来和他们比比,看谁表现得更好,好吗?
(播放《别来接我》音乐及画面,学生边看边听自由表现。)
2、学唱旋律
a、学生分别用mu、lu等母音跟琴模唱。
b、学生跟琴轻声识读乐谱。
c、采用比赛的形式,比比谁的读谱能力最强,能识读一乐句也很棒!
3、学唱歌词
a、学生轻声跟唱歌词。
b、以小组形式分乐句自学歌词,再互换学唱。
c、请部分学生当“小老师”带唱或采取一帮一的形式。
4、指导演唱
指导学生用“心”去演唱,以情带声,用最美的歌声表现内心真挚的情感。
(小博士 顿音记号:顿音也叫断音。记在音符的上方,表示该音要唱(奏)得短促而有弹性。)
三、情感的升华
师:同学们,就要到“三八”妇女节了,你们想对长辈说些什么呢?能将今天所学的歌,采用表演的形式把自己的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,行吗?
1、分组排练
(学生分组自由练习,由小组长负责,老师整体调控,分组指导。)
2、综合表演。
a、鼓励学生大胆表演。
b、评价
师:对刚才的表演你有什么感触?如果要让家长肯定的想法,你觉得自己或他人还有什么不足,又该如何改进?
(学生自评、互评。)
c、拓展引申
a、拓展:平时家长是怎样娇惯你们的?
b、引申: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将如何做才能让长辈放心呢?(学生自由发言,老师作鼓励性、表扬性小结。)
c、小结
文档为doc格式